“宰相词人”晏殊十首经典压卷之作:一曲词章醉千年,道尽世事浮沉与人生百态,经典百读不厌!

栏目分类“宰相词人”晏殊十首经典压卷之作:一曲词章醉千年,道尽世事浮沉与人生百态,经典百读不厌!

你的位置:排列3通杀一码方法 > 新闻动态 >

“宰相词人”晏殊十首经典压卷之作:一曲词章醉千年,道尽世事浮沉与人生百态,经典百读不厌!

发布日期:2025-08-07 13:26    点击次数:63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他自幼聪慧,5岁就能创作,14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历任要职,并于庆历二年(1042年)正式拜相。晏殊词风婉丽,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他大力扶持教育,邀范仲淹讲学,推动北宋书院发展。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8-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其代表作品《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等流传千古。

图片

1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宋代〕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此词,于闲雅中透着深沉哲思,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上阕起笔,以“一曲新词酒一杯”勾勒出悠然自得的场景,却笔锋一转,“去年天气旧亭台”,将今昔置于同一时空,引发时光流逝之感,“夕阳西下几时回”直抒对美好消逝的怅惘。下阕“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对仗精妙,以花落燕归的自然现象,道出对世事变迁的无奈与对往昔的微妙眷恋。末句“小园香径独徘徊”,以景结情,将词人独处的落寞与沉思,融入小园香径,余韵悠长。

图片

图片

2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晏殊〔宋代〕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晏殊此词,作于一次宴席之后,尽显对时光与人生的深沉喟叹。开篇“一向年光有限身”,直白道出人生短暂、光阴有限,奠定全词感慨基调。“等闲离别易销魂”,进一步强调离别之苦,更添哀愁,故而劝人“酒筵歌席莫辞频”,以及时行乐排遣忧愁。下阕“满目山河空念远”,山河辽阔却难达远方,徒增思念;“落花风雨更伤春”,风雨中落花飘零,更勾起伤春之情。末句“不如怜取眼前人”笔锋一转,点明珍惜当下的主旨,于无奈中见豁达。

图片

图片

3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晏殊〔宋代〕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晏殊这首词,满溢着对时光与离别的深沉感伤。开篇“时光只解催人老”,将时光拟人化,直白地控诉其无情,只知催人衰老,奠定全词哀伤基调。“不信多情”三句,以反语强化多情之苦,离亭长恨,泪湿春衫,借酒亦难消愁。下阕描绘秋夜之景,西风急、淡月胧明,营造出凄清氛围,“好梦频惊”写尽内心不安。末句“何处高楼雁一声”,以孤雁哀鸣收束,余韵悠长,将词人的孤独寂寞与对时光、离别的无奈推向极致。

图片

图片

4

清平乐·红笺小字

晏殊〔宋代〕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晏殊此词,以细腻笔触抒写相思之苦。开篇“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将满腔情意倾注于笔端,写在红笺之上,足见深情。然而“鸿雁在云鱼在水”,借“雁足传书”“鱼传尺素”的典故落空,道出情意难寄的惆怅。下阕描绘画面,“斜阳独倚西楼”,勾勒出主人公孤独落寞的身影;“遥山恰对帘钩”,以景衬情,更添孤寂。结尾“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以景结情,人已不见,绿波长流,将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尽相思表现得含蓄而深沉。

图片

图片

5

清平乐·金风细细

晏殊〔宋代〕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晏殊以相位之尊,间为小歌词,得花间遗韵。用精细的笔触和闲雅的情调,写出了富贵高雅的文人在秋天刚来时的一种舒适而又略带无聊的感触。上阕开篇“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细腻描绘秋风轻拂、梧桐叶落的秋日景象,奠定静谧基调。“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刻画了主人公浅酌即醉,于小窗下酣然入睡的慵懒情态。下阕“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残花与斜阳交织,增添了几分衰败与落寞。结尾“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借双燕将归,暗示时光流转,而银屏微寒,更烘托出主人公内心的淡淡哀愁。

图片

图片

6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晏殊〔宋代〕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晏殊此词,尽显对人生短暂的深刻感慨与豁达劝慰。开篇“燕鸿过后莺归去”,以春鸟离去描绘时光流转、美好消逝之景,引出“细算浮生千万绪”,道出对人生的诸多思索。“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将人生比作春梦秋云,形象写出其短暂易逝、难以捉摸。下阕借“闻琴解佩”的美好难留,进一步感慨人事无常。末句“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劝人莫要清醒地面对痛苦,不妨在花间沉醉,于无奈中透露出一种超脱的处世态度。

图片

图片

7

玉楼春·春恨

  晏殊〔宋代〕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晏殊此词,将春恨与相思之情抒写得缠绵悱恻。上阕以景起兴,“绿杨芳草长亭路”描绘出春日送别的典型场景,为离别渲染氛围。“年少抛人容易去”叙述临行之际,闺女空自泪眼相看,无语凝咽,而“年少”的他却轻易地弃之而去。接着“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五更钟声惊破残梦,三月细雨增添离愁,视听结合,将离愁别绪具象化。下阕对比强调,“无情不似多情苦”点明多情的痛苦。“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以夸张手法,突出相思的无穷无尽,尽显词人对离情的深沉感慨与无尽眷恋。

图片

图片

8

踏莎行·小径红稀

晏殊〔宋代〕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晏殊此词,勾勒出一幅暮春闲适又略带愁绪的画面。上阕开篇“小径红稀,芳郊绿遍”,以红绿对比展现春色渐逝之景。“高台树色阴阴见”增添静谧感。而“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赋予春风以人的懵懂,杨花肆意飞舞,更添几分无序与惆怅。下阕“翠叶藏莺,朱帘隔燕”,动静结合,营造出清幽氛围。“炉香静逐游丝转”尽显闲适。结尾“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以景结情,酒醒后的愁绪在斜阳深院中弥漫,余韵悠长,表达了词人对时光匆匆逝去的无奈和哀伤。全词以写景为主,以清晰的意象和朦胧的主旨来显示其深美而含蓄的魅力。

图片

图片

9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晏殊〔宋代〕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将离恨相思抒写得深婉动人。开篇“槛菊愁烟兰泣露”,以拟人手法赋予菊、兰哀愁情态,奠定伤感情调。“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借燕子的成双成对,反衬出人的孤独寂寞。“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埋怨明月不解离情,更添愁绪。下阕“昨夜西风凋碧树”,境界阔大,“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尽显孤独与执着。结尾“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欲寄相思却无处可寄,将离恨推向高潮,令人动容。

图片

图片

10

破阵子·春景

  晏殊〔宋代〕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古时,每年在春秋时节,人们会两次祭祀土地神。这两次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春社和秋社。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非常热闹。古代女子在社日和清明时节可以停止劳作,做一些斗草、踏青、荡秋千之类的游戏,这首词就是以春社为背景所写。此词宛如一幅清新明快的春日画卷。上阕描绘自然之景,新社日燕子飞动,清明前梨花飘落,青苔点缀池塘,黄鹂的鸣声从树间传出,飞絮轻舞,春日渐长,以细腻笔触勾勒出静谧又灵动的画面,“日长飞絮轻”更添春日的闲适悠然。下阕聚焦人物活动,巧笑的女伴在采桑径中相逢,因斗草获胜而笑容满面。“疑怪”“元是”的描写,将少女天真烂漫的情态刻画得栩栩如生,全词洋溢着春日的欢快与生活的情趣,读来令人心生愉悦。

图片

图片

备注:文章/资料皆为个人整理学习用,如有错误,欢迎指正,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